第(1/3)页 皇祐三年春,全宋变法的第三载。 风调雨顺,商贸兴盛。 汴京城内外,水陆商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增加,百姓生活愈加富足。 书籍行业伴随着腾飞的商贸市场,也正走向前所未有的繁荣。 这一日,垂拱殿内。 入内都知、提举皇城司张茂则面色凝重,手持一叠民间小报,快步来到赵祯面前。 赵祯观张茂则的表情便知小报的内容不一般,当即接过小报便阅读起来。 稍倾。 赵祯的脸色逐渐阴沉。 “啪!” 赵祯将看过的民间小报重重拍在御案上。 “谁人如此大胆,竟敢诋毁皇后!”赵祯愤怒地说道。 此小报头版文章的主要内容是—— 曹皇后掌控后宫,曹家家主曹琮统领三衙禁军,曹家子弟多为禁军武将。 国舅爷曹佾又是汴京巨富,挥手间便能影响大宋商贸。 朝堂官员大多都与曹家交好,尤其是极有可能成为大宋未来首相的苏良,与曹家走得甚近。 这导致曹家势大,已危及皇权。 若干年后。 若嫡皇子赵暽登基,那天下必将变成曹家之天下。 曹皇后心思重,好权势。 即使难以成为下一个武则天,也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章献明肃皇太后(刘娥)。 朝廷应立即削曹家之权,才能保证未来的赵宋江山稳固。 …… 此文章所针对的,看似是曹家,其实是曹皇后。 对此谣言,赵祯是一个字都不相信的。 出身将门的曹皇后根本不爱权,既不可能成为武则天,也不可能成为大宋第一个临朝称制的章献明肃皇太后。 他相信曹皇后。 曹家为全宋变法做了多少贡献,曹皇后为了后宫稳定付出了多少,赵祯比任何人都清楚。 且有苏良在。 曹皇后永远都不可能当政掌权。 赵祯看向张茂则,问道:“可查出此文的出处?” “是……是……是张贵妃。”张茂则心情忐忑地说道。 呼! 赵祯顿时长呼一口气。 幕后指使者是张贵妃,那一切就合情合理了。 去年年底,张贵妃的叔父张尧佐在群臣弹劾下致仕,年初被迫回河南府养老,张贵妃自此便没有了倚仗。 她因女儿夭折,一直都有被害妄想症。 她不止一次向赵祯抱怨,朝廷百官偏私,恶其叔父,而偏向曹家。 她如此做。 是害怕失宠受到迫害,亦是担心曹家迫害二皇子赵晗。 此刻的赵祯,眉头紧皱。 此事若依照法令去办,那张贵妃恐怕要被褫夺贵妃称号,甚至打入冷宫。 “茂则,立即将带有此类文章的小报全部没收,莫让其流于民间街头,更不可让朝堂百官知晓!” “臣已命皇城司如此做了,不过……不过此小报已出,恐怕瞒不过台谏,另外,国舅爷已经看到了!” “什么?” 赵祯面色铁青,甚是郁闷。 曹国舅曹佾知晓此事,那曹皇后与曹琮肯定也会很快知晓,依照他们的能力,不可能查不出来幕后主使者是张贵妃。 此事涉及曹家名声以及未来的朝堂稳定,曹家必然会要求严惩造谣者。 而台谏若知晓,此事就更不可能捂住了。 只能依法惩治,不然对曹家、对曹皇后就太不公了。 赵祯并不想将此事闹大。 当下的他已没有那么无脑地宠爱张贵妃,但二皇子赵晗毕竟才三岁。 若将张贵妃治罪,二皇子必然要跟其她妃嫔生活,二皇子大概率受不了,而张贵妃很有可能会想不开,因为二皇子就是她的全部。 赵祯来回踱步,思索着该如何处理此事。 稍倾。 他朝着一旁的内侍道:“宣苏御史。” …… 一刻钟后,苏良来到了垂拱殿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