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九月十五日。 第二轮《官员百日考成策》在全宋境内正式施行。 汴京城的各个衙门。 就像一匹匹被突然抽了一鞭子的烈马,瞬间进入冲刺状态。 有人为了仕途高升,有人为了保住官位,有人为了不进知耻馆,有人为了高俸禄……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。 百日考成策让向来懒散的士大夫官员们都变得勤勉起来。 就连六十五岁的夏竦,都是一边与长寿五件套较劲,一边处理着枢密院的公事。 这种节奏,令包拯、唐介、王安石这类“夙夜为公,将政事当性命”的官员甚喜。 下面官员的效率一提高,他们便可以做更多的事情。 …… 当下。 御史台与变法司几乎是联合处理公事。 因为很多驿站信箱内反映的问题,几乎都与变法策略有关。 有百姓反映当地州县懒政无作为。 有百姓状告当地县丞、里正骗免役钱。 有百姓称被强制借贷青苗钱。 还有百姓控告有大商人操控物价。 …… 但凡与变法条令相悖之事,变法司与御史台都会问询到底。 该抓便抓,该判便判,直到事情完满解决。 得益于“王安石三不足之事”中赵祯对变法司和御史台的偏心。 士大夫官员们惧于变法司和御史台的权力,配合程度远远高于往昔。 这使得许多事情的执行效率都提高了许多。 与此同时。 齐州升府之事已通过两府三司审核,将在明年正月初一,正式改为:济南府。 京东路的治所也将从青州迁移到济南府,但青州依然是京东路的军事重地。 …… 九月二十日。 就在变法司所有官员都以为今年的变法已趋于稳定,不会再出现什么幺蛾子的时候。 又一场意外发生了。 还是一场所有人都未曾意料到的巨大意外。 扬州知州苏舜元呈递奏疏,称因变法迅猛,扬州城出现了严重的钱荒问题。 何为钱荒? 即钱币短缺已不能满足商品交易,使得物轻钱重。 钱荒问题自唐朝中叶商贸兴起,货币使用的频次越来越高后,便不断发生。 大宋自立国以来,便实行钱禁。 即严禁商人携带铜钱出境,严禁民间私自毁钱铸器。 但收效甚微。 因为铜贵钱贱,熔毁十钱,可得精铜一两,造作器物,可获利五倍。 这导致很多百姓铤而走险,私造铜器。 此外,寺庙制作佛像、法器等对铜的消耗也非常大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