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稍倾。 苏良与包拯坐上了前往开封府府衙的马车。 在马车上。 苏良了解到了景明社成员的成分。 这些女子,有商人之女,有大家闺秀,有店铺掌柜,有成名的歌伎、舞伎…… 身份五花八门。 共同特征就是有钱、有貌,有闲暇时间,且对苏良痴迷。 在大宋,歌伎也分三六九等。 像景明社社长、松竹馆馆主方檀儿,在汴京城名气甚大。 她能任行首。 不仅因貌美,而且气质、学识、才智都要高于多数读书人。 与那些底层娼伎有云泥之别。 社会地位并不低。 这也使得她们敢与那些辱骂苏良的公子哥儿辩驳甚至打闹,甚至不惜惊动了开封府。 …… 半个时辰后。 包拯与苏良来到了开封府府衙。 此刻,五十多名花枝招展的姑娘正在叽叽喳喳地闲聊着。 其中,并无社长方檀儿。 而在不远处,五名身穿长衫的青年则是低头蹲在地上,一旁还有数名衙差护着。 这五名青年本是原告。 他们状告这些女子们不但突然开口辱骂他们,而且还出手抓伤了他们的脸。 包拯还未曾宣这些姑娘。 五十多名姑娘们便浩浩荡荡来到了开封府。 她们熟知《宋刑统》,当即就认了错。 称骂人有错,打人也有错,接受惩处并愿提供医药费。 本来认罪态度非常良好。 但认完错后,又增加了一句:以后若仍听见有人辱骂苏良,她们还会骂人动手。 这令包拯一脸无奈。 近些日子,辱骂苏良的人甚多。 若不彻底解决此事,那这些小娘子还不日日都来开封府。 小娘子们叽叽喳喳,说个不停,使得包拯无奈之下休了堂,然后便去寻苏良了。 …… 就在苏良随着包拯走进来的那一刻,一个姑娘突然发现了苏良。 “那……那……好像是苏景明!” 唰! 此话一出,所有姑娘都齐刷刷地看向苏良。 这使得苏良的脸上一阵火辣。 忍不住低下了头。 姑娘们确认来者是苏良后,一个个骤然变得局促下来。 有的整理衣衫,有的梳理头发,有的轻咬嘴唇,望向苏良的目光一刻都不忍离开。 包拯见这些姑娘们的眼中皆是苏良,无一人看他,忍不住在心中喃喃道:景明社若不解散,明年社员可能就有两三千人了,太可怕了!” 而那五名青年见苏良前来,纷纷站起身来,面向一旁的墙壁。 他们在私下敢随意辱骂苏良,但若站在苏良面前,他们根本没有这个胆量。 待苏良走到衙门内厅后,一群女子都挤了进去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