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第二百零八节)和誉-《九曲书剑心》
第(2/3)页
、夏、秋三个规格。春茶又分春尖、春中、春尾三个等级;夏茶又称二水;秋茶称为谷花茶。普洱茶中以春尖和谷花品质最佳。”朱沛民边喝便解释道:“这便是今年春尖中的极品了,家主的朋友,自当是用最高的规格去招待。”
二人又闲聊了两句,凌慕予见朱沛民放下茶杯,知道是终于要说到正题了。
“那是大理国广运八年的时候了,距今也有三百多年了。”朱沛民悠悠地说道。
“广运八年?大理国?”凌慕予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两个词。
“唉,”朱沛民看着凌慕予疑惑的样子,说道:“时过境迁,现在的人竟连大理国都忘记了吗?不过也对,你并非本地人,想来也是情有可原的。让我想想啊,广运八年,应该便是你们南宋高宗皇帝的绍兴十七年吧。”
“哦哦。”凌慕予点头道:“那的确是有三百多年了。”
朱沛民笑了笑,又接着说道:“那是宪宗皇帝在位的最后一年,宪宗皇帝是大理国的第十六位皇帝,在位三十九年,算起来,是大理所有皇帝里最长的一位了。世人皆道他‘勤于政事、爱民用贤、思揽政权,故远方慕之,悉来贡献’。并且在位之时,大理国与宋关系也是极好,宪宗皇帝就曾接受过宋庭的封赏,什么‘金紫光禄大夫、检校司空、云南节度使、上柱国、大理国王’等等都是有的。”
“这么说的话,”凌慕予赞叹道:“这位大理国的皇帝陛下,真算的上是一位难得的好皇帝了。”
“那是自然。”朱沛民十分认同凌慕予的话,颇为欣喜地说道:“宪宗皇帝二十多岁便即位登基,一直勤勤恳恳,有恩于民,在位三十九年之后,便按照大理皇室传统,去天龙寺出家避位为僧,得享九十三岁高龄,一生福源深厚。”
“好人有好报,不过,这大理皇室出家为僧的习惯倒还真是奇怪。”凌慕予说道。
朱沛民解释道:“大理国历来崇尚佛法,天龙寺甚至可以说是皇室宗祠的根基所在。宪宗皇帝的先辈们便在那出家,宪宗本人自小便是耳濡目染,对法华经、金刚经等佛经倒背如流。”
推荐下,我最近在用的看书app,书源多,书籍全,更新快!
朱沛民说道这里,正色道:“接下来我要说的,便是我等最为隐秘的事情了,还请少侠听后除了那位救过家主一命的朋友,不要再对第三人提及。”
第(2/3)页